“跌份兒”是怎麽來的?
我們知道描述丟人現眼、不體面、失身份的俗語有很多,“跌份兒”就是其中一個最為常見的。直到現在,有些人嘴裏還會時不時冒出一句:“唉!這太跌份兒啦!”意思很明白,就是太丟人現眼了。
在這句俗語中,“份兒”其實就是某種規格、氣派的標準尺度,“夠份兒了”就意味著行、夠資格;“跌份兒了”就意味著不行、不夠資格。“跌份兒”這個詞在北京很是流行。
但是“份兒”這個詞的來歷,你知道嗎?其實這個詞和舊時代的服務行業有著莫大的關聯,其起源於戲劇界發工資的一套制度。在古代社會中的戲班子裏面,每人每月所拿的工資沒有固定數目,不像現在的發工資,每人每個月拿多少都是定好了的。在那個時代裏,戲班子的員工是按照本單位的總利潤來分發的,發放的具體辦法就是將總收入分成一定份數,每個人都有規定的份數,如這一年中戲班子所掙的工資是一定數目,把這個數目分成100份,那麽班主拿10份;唱主角拿10份;其他人也是拿自己規定的份數。這就是“份兒”,而且會涉及“份兒大”與“份兒小”的問題。
涉及一個行業的利潤問題,就會有一些獎罰措施。比如說當某個人工作比較賣力,老板就要將他的“份兒”提高檔次,這叫“拔份兒”,其實就是增加工資的意思;如果某人工作得不賣勁,老板肯定會將他的“份兒”降檔次,就叫“跌份兒”,意思就是減少他的工資。既丟“面子”又丟“銀子”的事,肯定是誰都不想沾邊。
於是,“跌份兒”就成了丟面子的代名詞。
在這句俗語中,“份兒”其實就是某種規格、氣派的標準尺度,“夠份兒了”就意味著行、夠資格;“跌份兒了”就意味著不行、不夠資格。“跌份兒”這個詞在北京很是流行。

但是“份兒”這個詞的來歷,你知道嗎?其實這個詞和舊時代的服務行業有著莫大的關聯,其起源於戲劇界發工資的一套制度。在古代社會中的戲班子裏面,每人每月所拿的工資沒有固定數目,不像現在的發工資,每人每個月拿多少都是定好了的。在那個時代裏,戲班子的員工是按照本單位的總利潤來分發的,發放的具體辦法就是將總收入分成一定份數,每個人都有規定的份數,如這一年中戲班子所掙的工資是一定數目,把這個數目分成100份,那麽班主拿10份;唱主角拿10份;其他人也是拿自己規定的份數。這就是“份兒”,而且會涉及“份兒大”與“份兒小”的問題。
涉及一個行業的利潤問題,就會有一些獎罰措施。比如說當某個人工作比較賣力,老板就要將他的“份兒”提高檔次,這叫“拔份兒”,其實就是增加工資的意思;如果某人工作得不賣勁,老板肯定會將他的“份兒”降檔次,就叫“跌份兒”,意思就是減少他的工資。既丟“面子”又丟“銀子”的事,肯定是誰都不想沾邊。
於是,“跌份兒”就成了丟面子的代名詞。
上一篇:“走後門”的意思
下一篇:罵人為何用“狗腿子”